202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推动文件落地见效,促进高质量发展,钟山区审计局聚焦主责主业,牢牢把握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定位,统筹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步骤,为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
望,即初观察。审计项目开展之前,多方搜集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相关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充分了解中央、省、市对被审计单位所涉领域的决策部署,知悉被审计单位历史背景、改革方向、经济业务、财务收支、重点专项项目等,利用预决算公开数据、网络公开信息,全面梳理审计涉及的政策、项目、资金内容,针对性列出资料清单、制作调查了解表格,提前梳理可能存在的问题,掌握审计要点,确定正确的审计步骤,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闻,即细揣摩。现场审计过程中,多听一听各个方面的声音,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责任人微观上的认识。审计人员不仅要“闻”社会和上级部门的声音,也要“闻”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和相关人员的声音。这些声音不只对现场审计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还能让我们发现审计中的盲点和遗漏。“闻”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每到一处现场都要走访了解实际情况,仔细观察审计现场环境、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或走访对象与周围人员之间的关系,善于从各种动静迹象、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的蛛丝马迹中发现问题。
问,即密交流。就是在现场审计中要多动动脑筋,多问一些为什么,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不要因为被审计单位的轻描淡写或故意搪塞而错失发现重大问题的良机。同时“问”本身也是个技术活,怎么问,问什么人,什么时候问,都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在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谈话时,适当聊一些与审计事项关系不紧密的问题,消除对方的抵抗心理,拉近与谈话对象之间的距离,等待谈话气氛相对融洽之时,选准时机,针对审计证据与谈话内容之间矛盾之处巧妙发问,抓住要害。
切,即切良方。审计中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及时揭示影响人民群众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及风险隐患,全面、客观、辩证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深入分析体制机制障碍和管理漏洞,解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找出病根,认真研究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建立审计项目整改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压实整改责任。形成综合性报告、审计专报、审计信息等,向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提出科学、有效、可操作的审计建议,切实为钟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六盘水市钟山区审计局 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