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3年六盘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2014年6月25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代云盘
市人大常委会: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3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市审计局对2013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进行了审计。2013年审计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定位于服务,立足于监督,着力于规范,继续完善财政审计大格局,扩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覆盖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加强审计顶层设计的同时,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审计组长竞选和审计组成员双向选择办法,建立审计人员业绩排行榜制度,完善审计干部选拔任用办法,着力推进审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切实提升审计整体效能。
从审计情况看,201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围绕年初确定的总基调、总目标、总任务,积极应对经济“增长下行、成本上行”趋势,克服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市场疲软、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坚持攻坚克难上项目、全力以赴保生产、千方百计破瓶颈,坚持不懈惠民生,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一是财政收入预算实现预期目标。市级财政总收入完成49.02亿元,较上年增长42.2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47亿元,增长4.64%。支出总计48.96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03亿元,较上年增长15.73%,收支结余605万元,较好的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二是民生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领域支出9.57亿元,较上年增长18.73%,农林水事务支出1.69亿元,较上年增长46.96%,促进了“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落实,推动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三是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继续巩固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执行体系,推进了市级资产管理信息化步伐,强化了重大项目投资管理工作。
一、2013年市级财政预算管理情况审计
(一)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市级财政继续深化以部门综合预算和预算绩效管理为核心的财政改革,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确保财政运行规范、安全、高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但存在财政收支核算不实1.61亿元、支出预算未执行1.37亿元、出借专项资金7.17亿元、改变专项资金用途3 256.38万元、专项资金未及时拨付使用1.34亿元等问题。
(二)税收征管情况审计。市地税局通过强化税收征管,提升纳税服务,市级税收收入及教育费附加完成16.99亿元,比去年14.52亿元增收2.47亿元,增长17%,为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存在部分企业未及时缴纳税金798.26万元、漏征税金35.66万元等问题。
(三)市计生委、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住建局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市级部门预算执行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不断完善。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算执行不规范。市计生委无预算支出培训费6.75万元、虚列车辆经费支出51.63万元;市住建局预算编制不完整67.78万元、预算未执行189万元。二是未按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市计生委对下拨计生专项资金跟踪检查不到位,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办事处计生指导站和盘县计生局宣传指导站挤占计生专项资金51.07万元;盘县、水城县、钟山区计生局未使用专项资金237.87万元。三是未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市卫生局设置“小金库”10.47万元;市城管局违规收费1.96万元、挪用工程项目履约保证金180.22万元、坐支非税收入0.48万元。四是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市计生委9.24万元、市城管局159.57万元、市住建局7.70万元。五是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市住建局应收未收新型墙体材料革新专项基金2 179.48万元,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固定资产核算不实353.26万元。
针对上述问题,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计生委、市城管局、市卫生局、市住建局正在研究落实整改措施,制定或修订预算管理等相关制度。
二、民生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情况审计
(一)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人民政府地方性政府债务审计。政府性债务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个县、特区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出台措施对部分存量债务进行了处理,对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进一步清理规范。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不够规范。3个县、特区债务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财政部门统计的债务数据不够准确。二是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违规担保1.50亿元,其中:六枝特区3 000万元、盘县1.20亿元;以回购方式举借债务81.90亿元,其中:六枝特区10.42亿元、盘县33.45亿元、水城县38.03亿元;乡镇违规举借债务14.51亿元,其中:六枝特区4.20亿元、盘县4.89亿元、水城县5.42亿元;违规出具还款承诺2.09亿元,其中:六枝特区0.54亿元、水城县1.55亿元;违规取得债务资金1.97亿元,其中:六枝特区1.91亿元、盘县600万元。三是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9.15亿元,其中:六枝特区2 500万元、盘县2.75亿元、水城县6.15亿元。四是工程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公开招标61.70亿元,其中:六枝特区329.18万元、盘县19.12亿元、水城县42.55亿元。
针对上述问题,3个县、特区已出台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明确了债务归口管理单位,按照审计口径更新债务数据,正在逐步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已禁止以回购方式举借债务、违规出具还款承诺和违规担保行为;采取偿还债务、制定债务化解计划等措施规范债务资金使用;要求有关项目建设单位今后严格执行招投标相关规定;六枝特区、盘县分别化解乡镇债务824.07万元、8 946.38万元。其余问题正在逐步整改落实。
(二)全市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各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金筹集不到位和管理不规范。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4 930.31万元,其中:六枝特区3 702万元、盘县1 228.31万元;土地出让收入未按规定安排工程资金3 589.50万元,其中:市级2 430.18万元、六枝特区804.13万元、钟山区355.19万元;未将上级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入专户管理2.48亿元,其中:盘县1.87亿元、水城县6 097.60万元;未收取履约保证金9 031.90万元,其中:六枝特区528.70万元、盘县8 169.90万元、水城县333.30万元;拖欠工程款5 210.81万元,其中:盘县1 393.46万元、水城县3 817.35万元;廉租房出售出租收入未上缴财政3 023.02万元,其中:六枝特区1 564.78万元、盘县1 122.60万元、钟山区335.64万元;盘县柏果镇挪用廉租房售房款225.61万元、柏果镇新华书店公款私存81.81万元。二是住房分配和使用管理不规范。向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租赁补贴66.37万元,其中:六枝特区12.60万元、盘县47.34万元、水城县3.33万元、钟山区3.10万元;向不符合条家庭配售廉租房40套,其中:六枝特区22套、盘县12套、水城县6套;保障性住房建成后空置7 178套,其中:盘县5 113套、水城县1 633套、钟山区432套;水城县违规转借保障性住房107套。三是项目工程建设管理不到位。95个项目违规用地32.29万平方米,其中:六枝特区38个项目违规用地14.62万平方米、盘县46个项目违规用地3.18万平方米、水城县11个项目违规用地14.49万平方米;盘县工程建设用地长期闲置6 336平方米;工程建设项目未经招投标5.98亿元,其中:盘县1.62亿元、水城县4.36亿元;盘县2个建设项目被违法转让1 998.80万元;4个县、特区、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存在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施工图未经审查、竣工验收不规范、未取得建筑施工许可证等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问题。
延伸审计发现的坡上畜牧场负责人鄢某某伙同出纳蒋某某涉嫌挪用公款等问题,移送了盘县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院处理。目前,已依法执行逮捕,涉案金额达179万元。
针对上述其他问题,市审计局已根据审计署统一处理意见依法作出了处理,目前相关问题正在整改中。
(三)全市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资金审计。各县、特区、区积极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和旅游景区,开展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规划布局和施工建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和生态建设、改善搬迁户居住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以下问题:工程资金筹集不到位4 240.27万元,其中:省级专项资金1 779.30万元、六枝特区680.58万元、水城县1 555.60万元、钟山区224.79万元;水城县、钟山区工程进度缓慢;水城县滞留工程资金1 473.32万元、未进行招标2 653.85万元、工程建筑发包给无资质条件的承包人1 002.15万元、以他人名义从事建设工程服务活动195万元、98户不符合生态移民条件的家庭享受住房、擅自调整变更移民搬迁对象543户。
针对上述问题,六枝特区、水城县、钟山区已将工程资金配套到位,并督促建设单位加快项目工程施工进度。水城县已要求各项目建设单位及时报账,按规定核拨工程资金,正在核实清理生态移民搬迁对象,向省、市移民办报批移民搬迁对象调整变更情况;采取取消建设项目发包合同、加强施工队伍资质审查等措施纠正建设项目管理存在问题。
(四)征地拆迁资金收支管理情况审计。为促进拆迁资金的规范使用和安置政策的有效落实,市审计局对凤凰山城市综合体和市三中凤凰校区拆迁资金收支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项目建设单位管理使用征地拆迁资金基本符合相关财经法规和拆迁补偿管理办法的规定,但存在以下问题:凤凰山城市综合体项目多计拆迁收入2 555.64万元、拆迁资金支出858.92万元未纳入收支核算、在项目中核算其他项目征地拆迁款7 493.17万元、多计征地补偿款支出72.41万元;市三中凤凰校区征地拆迁资金核算不实1 647.46万元。
针对上述问题,凤凰山城市综合体项目涉及单位正在整改落实;市三中已调整账务1 647.46万元。
三、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
受组织部门委托,市审计局对市计生委、市卫生局、市水利水电移民工程局、市卫生监督所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接受审计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较好地履行了经济责任,履行职责中基本遵守廉洁自律规定,财政财务收支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基本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财政财务管理不规范。市卫生局项目前期费未纳入收入核算10万元,未及时清理往来款11.01万元;钟山区卫生局未实施基层公共卫生项目,虚列支出1 902.68万元;市卫生监督所未按规定使用职工教育经费1.85万元、未纳入固定资产核算3.80万元。二是未按规定管理使用专项资金。市水利水电移民工程局挤占挪用移民安置资金136.69万元;市卫生监督所挤占专项资金9.84万元;市计生委挤占挪用专项经费14.28万元、计生专项经费列支依据不充分1.91万元,盘县计生技术指导站挤占专项资金78.14万元,钟山区卫生局挪用专项资金11.48万元,六枝特区和钟山区计生局未使用专项资金84.04万元,水城县和钟山区卫生局专项资金长期闲置41.43万元。三是违反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规定。市计生委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26.71万元,市水利水电移民工程局建设项目未公开招标2 935.24万元。
针对上述问题,市水利水电移民工程局已归还挤占挪用的移民安置资金136.69万元;市卫生监督所归还职工教育经费1.85万元、纳入固定资产核算3.80万元,其余问题正在整改中。
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审计
近几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市委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工作,设立了政府投资评审中心、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编制,市审计局通过建立审计中介机构备选库、健全完善《六盘水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办法》、出台《政府投资项目施工图预算审查规程》等措施,不断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前置审计工作,继续做好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和竣工决(结)算审计,有效实施了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督。
(一)全市BT建设项目专项审计调查
全市采用BT模式建设的项目258个,BT合同金额320.47亿元,回报率在0—20%之间。采用BT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存在以下问题:市本级和各县、特区、区存在均未明确BT建设主管部门,无依据确定BT项目回报率,部分项目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等问题;六枝特区违规支付和出借工程款1.53亿元、盘县项目资金未到位 8 063.04万元、钟山区违规支付工程款580万元、钟山经济开发区违规担保2.29亿元。在重点抽查的凤凰山城市综合体、六枝特区七中、盘县两河快速通道、水城县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钟山区背街小巷改造5个BT建设项目中发现:凤凰山城市综合体部分单体项目超估算投资12.56亿元、六枝特区七中未缴纳履约保证金2 000万元、水城县9个乡镇中心卫生院未签订合同或合同签订不规范、钟山区背街小巷改造未缴纳履约保证金500万元,5个建设项目均存在未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问题。审计对六枝特区七中建设项目未经招投标16 100万元、借用他人名义承揽工程施工、违规出借工程款6 832万元、项目地勘肢解发包规避招标投标问题依法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投入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建设,缓解了项目建设单位的筹资压力,促进了民生事业发展,推动了六盘水市公用事业的建设步伐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为地
针对上述问题,各县、特区、区政府正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落实整改。
(二)政府投资项目前置审计
今年1至5月,完成政府投资项目前置审计项目17个,审计总金额4.21亿元,审减4 186.69万元,平均审减率为9%,其中六六高速设计涉农设施项目和市妇幼保健院附属设施建设项目预算审查核减率分别达31%和20%。实践证明,开展前置审计,进一步从源头上堵住了建设项目管理的漏洞,强化了建设参与方的责任和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切实发挥了审计在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和投资效益上的监督作用。
(三)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
对凉都体育中心(公园)、凤凰山城市综合体、内环快线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目前凉都体育中心(公园)已完成一至十期工程进度结算审计,审计总金额13.64亿元,审减投资3.83亿元,审减率为28%,提出加强项目资料收集整理、准确确认主材价格、做好项目结算准备等管理建议。凤凰山城市综合体、内环快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正在有序进行。跟踪审计在监督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防止损失浪费、促进国家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结)算审计
完成政府性投资项目决(结)算审计项目19个,审计总金额2.10亿元,审减1 190.24万元,平均审减率5%。其中,对水城河治理二期(师院段)南北侧排污工程和师院东大门桥梁工程结算审计的审减率分别达17%和15%。针对审计查出的多计工程款、建设资金未到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等问题,各项目建设单位区别不同情况正在或已经进行了整改。
五、财务收支情况审计
为规范单位财务管理,促进被审计单位厉行节约、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市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至2012年和市仲裁委2006年至2012年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开展市人民政府7个驻外联络处(办事处)财务及资产状况审计调查。审计结果表明,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基本真实合法。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未解缴财政收入。市职业技术学院应收未收学生公寓楼托管费、房屋租金等182.80万元,北京联络处收取承包费、售酒收入等309.87万元,昆明办事处收取住宿费、会务费、学习考察费等61.47万,大连办事处收取回迁安置过渡期补偿款30.80万元,广州办事处(含原海口办事处、原北海办事处)收取房屋租赁收入38.82万元,六盘水饭店应交房屋租赁费73.29万元,均未缴财政。二是未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北京联络处将职工及聘用人员、住宿人员伙食费领出设置“账外账”129.68万元、违规发放补贴、福利、奖励等15.18万元;上海联络处、广州办事处违规占用财政借款及资金占用费340.52万元;上海联络处原主任占用公务车未归还;贵阳办事处违规发放补贴、加班费等11.13万元,在六盘水饭店违规报销招待费用100.81万元。三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市职业技术学院未与后勤服务实体剥离、未按规定让利学生24.40万元;北京联络处副主任私自用财政票据代开个人售酒收据15.79万元;上海联络处超预算支出24.39万元、原上海联络处主任多报领费用0.66万元;昆明、重庆、广州等办事处违规改变装修经费用途61.72万元;昆明办事处违规使用财政票据、办事处主任多报领费用4.69万元;大连办事处超预算支出8.94万元;六盘水饭店盈亏核算不实。四是资产管理不到位。市仲裁委固定资产核算不实1.28万元;7个驻外联络处(办事处)均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问题;上海联络处未经报批擅自出租国有资产;重庆、贵阳办事处个人无偿使用单位房产,贵阳办事处门面投资收益未纳入单位财务核算。
针对上述问题,市职业技术学院正与后勤服务实体剥离,催收各种款项32.11万元,以发放困难学生补助等形式让利学生24.40万元;市仲裁委已调整账务1.28万元。7个驻外联络处(办事处)正在积极整改落实审计发现问题。
对2013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将从以下方面加强财政财务管理: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财政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工作,优化整合重复设置或用途相近、性质相似的专项资金,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健全完善民生专项资金专帐管理制度和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深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加强重点税源的培植和监控,不断挖掘税收潜力,发挥税收保障机制的作用。组织财政、发改、监察、审计等部门清查各部门单位的财政专项资金,盘活财政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进一步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确保社会经济健康运行。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和结构,规范债务使用方向,建立健全科学的偿债机制、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优化资产资源配置,增强造血功能,做强投融资公司,提升偿债能力,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执行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各项规定,完善乡镇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落实偿债责任,逐步化解政府性债务。
三是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投资效益。科学编制六盘水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建立“三地同城”项目库,按轻重缓急做深、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防止“多边工程”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对违反招投标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把政府投资项目做成优质工程、民生工程和廉洁工程。
四是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能力。强化各部门单位的法制意识、成本意识、节约意识和预算控制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自觉性,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财务控制。建立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督力度,促进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提高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